壮族“蚂拐节”:稻田放生万只青蛙,祈愿丰收与生态回归
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壮乡,有一个别具特色的传统节日——蚂拐节。这个节日不仅承载着壮族人民对丰收的祈愿,更是对生态和谐与自然回归的深刻体现。在这个节日里,稻田放生万只青蛙,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。
蚂拐节,又称“蚂拐节”,是壮族人民庆祝丰收的重要节日。据传,蚂拐是壮族人民的保护神,象征着吉祥和丰收。每年农历六月初六,壮族人民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,祈求来年风调雨顺,五谷丰登。
在蚂拐节当天,壮乡的稻田里热闹非凡。村民们身着节日盛装,聚集在稻田边,准备开始一项重要的仪式——稻田放生。这些放生的青蛙,是村民们精心挑选的,每一只都代表着对丰收的期望。
稻田放生仪式开始了,村民们手持香烛,围绕稻田缓缓行走。他们一边念诵着祈福的经文,一边将一只只青蛙放入稻田。青蛙们在稻田里欢快地跳跃,仿佛在为村民们带来好运和丰收。
放生青蛙,是蚂拐节中更具特色的环节。壮族人民相信,青蛙是稻田的守护者,它们能吃掉稻田里的害虫,保护稻谷生长。因此,放生青蛙,既是对自然生态的尊重,也是对丰收的祈愿。
稻田放生仪式结束后,村民们纷纷在稻田边搭建起临时舞台,举行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。歌声、舞蹈、吹奏乐器声此起彼伏,欢声笑语回荡在田野间。壮乡的夜空,被五彩斑斓的烟花点亮,美丽至极。
蚂拐节不仅是壮族人民庆祝丰收的节日,更是对生态和谐与自然回归的深刻体现。在这个节日里,村民们放生青蛙,保护稻田生态,正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追求。
近年来,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,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重视生态保护。壮族“蚂拐节”稻田放生青蛙的习俗,正是这种环保理念的生动体现。它告诉我们,只有尊重自然、保护生态,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,让子孙后代共享美好家园。
在这个充满希望与祝福的节日里,我们不禁要为壮族人民的智慧与善良点赞。他们用稻田放生青蛙的方式,传递着对丰收的祈愿,也传递着对生态和谐的美好愿景。愿这样的传统习俗,能够代代相传,让我们的地球家园更加美好。
- • 黄姚古镇发现明代进士题名碑林:AI解读千年科举风云
- • 潇贺古道徒步大会报名启动,感受秦汉古韵与瑶寨风情
- • 贺州首座零碳园区成功并网发电,光伏覆盖率100%引领绿色能源新潮流
- • 昭平“共享农机”APP注册用户突破万,使用率高达90%:助力农业现代化,创新服务模式
- • 贺州荣膺“世界长寿市”认证五周年,百岁老人比例再创新高,达联合国标准3倍
- • 贺州籍清代画家黎简《潇湘八景图》数字复原,全球首展引爆艺术圈
- • 八步区新建10所“家门口学校”,大湾区名师在线支教助力偏远村小教育振兴
- • 八步瓜花酿:入选“中国乡村美食地标”,日销3000个创纪录,揭秘这道美食背后的故事
- • 钟山古戏台重开锣鼓,百年桂剧《贺州传奇》连演三十场,传承文化盛宴
- • 贺州河道治理成效显著,黑臭水体消除率100%,打造水清岸绿新景观
- • 贺州名士数字藏品闪耀全球平台,区块链技术守护文化DNA
- • 教育数字化改革启动,智慧黑板助力教室升级
- • 钟山十里画廊石林迷宫开放,喀斯特峰丛成攀岩爱好者新宠
- • 民国才女欧阳予倩故居修缮竣工,戏剧文化周即将上演经典剧目
- • 公安镇留守儿童“四点半课堂”开课,大学生志愿者接力辅导,点亮希望之光
- • “红色小讲解员”培训计划启动,千名少年传承革命精神
- • 钟山古法造纸:造出“可种树”贺卡,埋土发芽引环保热议
- • 铺门油纸伞工坊携手非遗元宇宙展,扫码解锁伞面动态水墨画新体验
- • “富川首推农村“社区养老互助圈”,低龄老人照顾高龄获积分”的创新养老模式
- • 红色山歌融入婚俗,《十送红军》成新人婚礼新风尚
- • 贺州首个“黄金珠宝+碳酸钙”产业融合园落户八步,年产值目标百亿,打造区域经济新引擎
- • 贺州市发布“东融2.0政策包”:湾区企业落户最高奖励8000万元,助力区域经济发展
- • 土瑶风情旅游区年营收破3亿,民宿集群入选全国示范案例,乡村振兴新典范
- • 贺州潇贺古道申遗启动:秦汉驿道遗迹与罕见图腾石刻揭开神秘面纱
- • 富川脐橙主题列车首发,车厢内现榨橙汁无限畅饮,开启橙香之旅
- • 贺州古茶树基因库正式挂牌,守护2000株百年野生茶树资源
- • 钟山花岗岩矿区建“扶贫公寓”,矿工家庭免费入住,温暖民生新篇章
- • 昭平瑶寨篝火订婚夜走红,情侣体验火把传情仪式,浪漫传统与现代浪漫的完美融合
- • 贺州籍中共早期党员黄士韬家书公开,揭秘省港大罢工历史细节
- • 昭平六堡茶创新联农带农机制,茶农分红比例提升至60%
- • 昭平茶农创新“茶园养老”模式,贫困户入股享终身分红
- • 《矿区童谣改编动画片走红全网,千万播放量唤醒乡愁记忆》
- • 钟山县红色研学基地挂牌,农家乐年接待学生超5万人次,助力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
- • 贺州首创“生态积分超市”,村民垃圾分类可兑换生活物资
- • 粤桂画廊贺州段盛大开工,串联黄姚古镇与肇庆七星岩,共绘旅游新蓝图
- • 富川粤桂协作数字果园亩产提升35%:科技赋能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昭平六堡茶生态茶园规模扩大,助力茶农人均增收1.5万元
- • 钟山首个智慧农贸市场正式投用,大数据屏实时公示菜价源头,引领智慧生活新潮流
- • 冬至盛宴,万人共制百家糍粑宴破纪录,非遗美食庆丰年
- • 昭平中学高考成绩再创新高,600分以上人数增长50%,十年最佳成绩瞩目
- • 贺州文庙片区改造启动:千年古城墙与现代商业街同框,古城焕发新活力
- • 鹅塘镇万亩藕田创新“共享认养”模式,助力贫困户年增收8000元
- • 农村智慧消防系统全覆盖,火灾发生率下降80%,守护乡村安宁
- • 桂江生态移民安置小区竣工:500户库区渔民迁入智慧社区,开启新生活篇章
- • “零碳示范园区实现并网发电,光伏覆盖率100%引领绿色未来”
- • 瑶族风雨桥群申遗启动,古村落保护助力旅游增收新篇章
- • 平桂区小凉河农旅综合体:农事体验成营收支柱,带动乡村振兴新动力
- • 大湾区市民热情高涨,撂荒地变身共享菜园,认领面积超千亩
- • 《BBC纪录片《潇贺先贤》开拍,揭秘岭南文明的世界性贡献》
- • “光伏+农业”项目助力乡村振兴,年收益反哺村集体200万元
- • 酸香四溢的味觉传奇——探秘贺州牛肠酸的前世今生
- • 贺州13名先心病儿童获免费手术救治,重拾生命希望之光
- • 《风味人间》聚焦昭平茶宴,茶香鸡、绿茶糍粑引发全国吃货狂欢
- • 贺州申报国家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,探索民族地区教育现代化路径
- • 土瑶长桌宴荣登国家级非遗名录,年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,传承瑶族文化魅力
- • 黄姚古镇景区门票收入反哺民生,村民年度分红最高破万元
- • 贺州高龄补贴助力6万群众,一季度发放1111万元彰显民生关怀
- • 土瑶深寨长桌宴开放预约,高山黑茶配瑶药炖鸡限量供应,邀您共赴瑶族风情盛宴
- • 南岭民族走廊研学基地盛大开营,千名学生共赴瑶族“盘王节”民俗之旅
- • 富川瑶绣产业蓬勃发展,助力绣娘就业,年产值突破2亿
- • 碳酸钙固废综合利用项目成功投产,年处理尾矿500万吨,助力环保与资源循环利用
- • 贺州首个小语种实验班落户八步三中,开启东盟六国语言选修课新篇章
- • 稻渔共生模式在莲塘镇推广,每亩综合收益突破8000元,农业发展新篇章
- • 瑶医纳入医保报销,30种疗法惠及贫困患者,助力健康扶贫新篇章
- • 平桂绿色矿山再创佳绩,高端石材市场占有率突破30%
- • 平桂现代农机产业园投产,丘陵山地智能农机填补国内空白,助力农业现代化
- • 黄姚国际摄影节盛大启幕,百国摄影师角逐潇贺古道大奖
- • 八步区城东小学新校区启用,2000个新增学位助力缓解“大班额”难题
- • 贺州“二十四节气美食地图”上线,智能推荐时令菜品,开启健康饮食新体验
- • 贺州古瑶寨石碑揭秘:清代女书见证瑶汉交融历史
- • 瑶族古法稻鱼鸭系统: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,传承千年智慧之光
- • 昭平六堡茶生态茶园扩种至10万亩,助力茶农人均增收万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