鹅塘镇万亩藕田创新“稻藕轮作”模式,藕粉出口量占全国三成

贺州新闻网 阅读:5 2025-08-24 09:29:29 评论:0
鹅塘镇万亩藕田创新“稻藕轮作”模式,藕粉出口量占全国三成

近年来,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入,各地纷纷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农业模式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鹿寨县鹅塘镇,万亩藕田创新实施“稻藕轮作”模式,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,还使得藕粉出口量占全国的三成,成为当地农业发展的一大亮点。

鹅塘镇位于柳州市东北部,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。近年来,该镇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,将目光投向了藕田种植。通过科学规划,鹅塘镇成功打造了万亩藕田,成为当地农业的一大特色。

“稻藕轮作”模式是鹅塘镇在藕田种植上的创新举措。该模式将水稻与藕田种植相结合,实现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。在水稻收获后,农民将藕田进行翻耕,种植藕苗。藕田在藕苗生长期间,水稻则可在藕田旁的田地种植。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,还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。

在鹅塘镇万亩藕田的带动下,当地藕粉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。藕粉作为鹅塘镇的拳头产品,其品质优良、口感细腻,深受消费者喜爱。据统计,鹅塘镇藕粉出口量占全国的三成,成为我国藕粉出口的重要基地。

为了提高藕粉的品质和附加值,鹅塘镇积极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加工设备。当地农民在种植过程中,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操作,确保藕粉的品质。同时,鹅塘镇还成立了藕粉加工企业,对藕粉进行深加工,提高其附加值。

在藕粉产业发展过程中,鹅塘镇还注重品牌建设。通过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会,积极推广鹅塘藕粉,提高其知名度。此外,鹅塘镇还与电商平台合作,拓宽销售渠道,让更多消费者品尝到优质的鹅塘藕粉。

鹅塘镇万亩藕田的成功,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引导。政府积极出台相关政策,鼓励农民种植藕田,并提供技术培训和资金扶持。同时,政府还与科研机构合作,开展藕田种植技术研究,提高藕田产量和品质。

如今,鹅塘镇万亩藕田已成为当地农业的一张名片。在“稻藕轮作”模式的带动下,当地农民增收致富,生活水平不断提高。同时,鹅塘藕粉的出口量占全国的三成,为我国农业出口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
展望未来,鹅塘镇将继续发挥藕田种植的优势,进一步扩大藕田规模,提高藕粉产量。同时,加大科技创新力度,提高藕粉品质和附加值,为我国农业发展树立典范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,鹅塘镇万亩藕田将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一颗璀璨明珠。

贺州新闻纵横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贺州新闻网聚焦贺州本地新闻热点,提供权威政策解读与民生动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