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桂区“藕稻共育”生态轮作模式助力双季亩产增收

贺州新闻网 阅读:8 2025-05-12 21:29:31 评论:0

近年来,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,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平桂区,一项名为“藕稻共育”的生态轮作模式应运而生,不仅实现了双季亩产增收,还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。

平桂区位于广西东北部,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区。这里气候温暖湿润,土壤肥沃,适宜种植水稻和莲藕。然而,传统的单一种植模式不仅产量有限,而且容易造成土壤肥力下降、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。为了解决这些问题,平桂区农业部门积极探索新的种植模式,最终推出了“藕稻共育”生态轮作模式。

“藕稻共育”生态轮作模式,顾名思义,就是在同一块土地上,先种植莲藕,再种植水稻,实现一年两季的产量。这种模式具有以下特点:

1. 提高土地利用率:通过在同一块土地上轮作莲藕和水稻,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,提高土地利用率。

2. 改善土壤肥力:莲藕和水稻的生长过程中,会吸收土壤中的养分,有利于改善土壤肥力。

3. 减少化肥农药使用:由于莲藕和水稻的生长周期不同,可以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,降低对环境的污染。

4. 提高产量:藕稻共育模式下的双季产量比传统种植模式高出20%以上,实现了亩产增收。

5. 生态环保:藕稻共育模式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,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。

在平桂区,“藕稻共育”生态轮作模式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。当地农民通过参与这一模式,不仅增加了收入,还改善了生活质量。以下是几个典型的案例:

案例一:张大哥是平桂区某村的农民,他种植了5亩藕稻共育田。去年,他通过这一模式,实现了亩产水稻1000斤、莲藕2000斤的好成绩,总收入达到10万元。

案例二:李大姐是平桂区另一村的农民,她种植了3亩藕稻共育田。去年,她的双季产量比传统种植模式高出30%,收入增加了近2万元。

为了进一步推广“藕稻共育”生态轮作模式,平桂区农业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:

1. 加强技术培训:组织专家为农民讲解藕稻共育技术,提高农民的种植水平。

2. 提供政策支持:对参与藕稻共育的农民给予一定的补贴,降低种植成本。

3. 建立示范田:在全区范围内建立多个示范田,让农民直观地了解藕稻共育模式的优势。

4. 加强宣传推广:通过多种渠道宣传藕稻共育模式,提高农民的知晓率和参与度。

总之,“藕稻共育”生态轮作模式在平桂区的成功实践,为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有益借鉴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,这一模式将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,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。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贺州新闻网聚焦贺州本地新闻热点,提供权威政策解读与民生动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