瑶乡传统稻种“再生稻”复活,一季双收养活三代人
在我国广袤的南方山区,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个瑶族自治县——金秀瑶族自治县,这里有一片古老的土地,孕育着一种神奇的稻种——再生稻。近年来,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农业技术的进步,这种传统稻种在瑶乡得到了“复活”,不仅实现了“一季双收”,还成为了当地瑶族人民世代相传的“生命之源”。
再生稻,顾名思义,就是一季水稻可以收获两次。这种稻种具有独特的生长特性,在收割后的稻桩上,还能重新长出稻穗,再次收获。在金秀瑶族自治县,这种稻种已有数百年的历史,是瑶族人民智慧的结晶。
然而,随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,再生稻逐渐被淘汰,取而代之的是高产、抗病的新品种。然而,这种“新”品种虽然产量高,但无法实现一季双收,且对土壤的破坏较大,不利于可持续发展。在面临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双重压力下,金秀瑶族自治县决定重新挖掘和推广再生稻。
为了实现这一目标,当地 *** 联合农业科研机构,对再生稻进行了深入研究。通过选育优良品种、改进种植技术、推广生态农业等措施,使得再生稻在金秀瑶族自治县焕发出新的生机。
如今,在金秀瑶族自治县,再生稻种植面积已达到1.5万亩,覆盖了全县80%的稻田。一季双收的再生稻,不仅提高了粮食产量,还为当地瑶族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。
“再生稻复活后,我们家的收入增加了不少。”金秀瑶族自治县某村的村民李大哥高兴地说,“过去,我们一年只能收获一次水稻,现在一年可以收获两次,家里的粮食储备充足,孩子们的营养也跟上了。”
再生稻的复活,不仅让瑶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,还传承了瑶族人民代代相传的农耕文化。在金秀瑶族自治县,许多村民都把再生稻种植视为一种责任和使命,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,让这种传统稻种在瑶乡焕发出新的活力。
“再生稻的复活,不仅是一季双收,更是一季双收的‘养活三代人’。”金秀瑶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李站长说,“我们要把这项技术传承下去,让更多的人受益。”
在金秀瑶族自治县,再生稻的复活,已成为当地农业发展的一大亮点。未来,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业技术的推广,相信再生稻将在更多的地方焕发生机,为我国粮食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。
- • 《星火钟山》红色沉浸剧升级,观众体验穿军装参与历史抉择的奇妙之旅
- • 姑婆山长寿文化节盛大开幕,百名康养专家共探“生态密码”
- • 昭平古袍镇油茶林套种中药材,林下经济亩产收益超3倍
- • 贺州市公益电影放映工程助力农村文化建设,年放映量突破万场
- • 残疾人云客服培训基地启用,居家接单月均收入达4000元,助力残疾人实现自我价值
- • 平桂土瑶“度戒”仪式VR全景上线,全球网友围观成人礼秘仪
- • 钟山职校与格力电器强强联手,毕业生月均薪资突破6000元再创佳绩
- • 贺州民族融合博物馆国宝级文物“汉瑶盟约”金册首展盛启,传承民族融合历史
- • 贺州市公益电影放映工程助力乡村振兴,年放映超万场,文化惠民暖人心
- • 澳门中医药产业园落户富川,共建大湾区康养后花园
- • 八步区预制菜产业园盛大投产,大湾区订单占据产能70%
- • 共享厨房助力乡土美食崛起,孵化50个IP年销售额突破2亿元
- • 农村“法律明白人”全覆盖,纠纷调解成功率高达98%
- • “富川冷泉香芋荣膺欧盟认证,冰激凌香芋产品直供海外市场”
- • 钟山贡柑再攀高峰:荣获国际有机认证,RCEP国家订单量翻倍增长
- • 农村智慧消防系统全覆盖,助力火灾发生率下降80%
- • 富川易地搬迁产业园蓬勃发展,吸引30家企业入驻,提供2000个就业岗位
- • 贺州万亩设施农业产业园投产,助力农民家门口就业新篇章
- • 昭平六堡茶荣登中国农业品牌目录,年综合产值再攀30亿元高峰
- • “思勤江畔”萤火虫诗歌节:诗人与昆虫学家跨界对谈,共赴自然与文学的盛宴
- • 零碳示范园区实现并网发电,光伏覆盖率100%,绿色未来已来
- • 平桂矿区复垦区华丽转身,变身万亩花海,年吸引摄影游客超50万人次
- • 贺州加入北部湾城市群产业联盟,携手共建“向海经济”新支点
- • 华大基因投资5亿元打造精准医疗中心,基因检测成本大幅降低
- • 贺州与华南农业大学携手共建“东融农业研究院”,共克种业卡脖子技术难关
- • 瑶族“度戒”成人礼创新:青少年VR体验传统考验,传承文化新风尚
- • 贺州潇贺古道申遗启动:秦汉驿道遗迹与罕见图腾石刻揭开神秘面纱
- • 贺州教育大数据中心启用,助力精准预警辍学风险与学业短板
- • “平桂土瑶‘度戒’仪式VR全景上线,全球网友围观成人礼秘仪”
- • 红色旅游带火“红军餐”产业,脱贫户农家乐日接待超百人
- • 粤桂协作助力昭平,帮扶车间落户推动留守妇女竹篮出口创收
- • 高铁游客专享福利:凭票根免费兑换瑶绣香囊或脐橙文创雪糕
- • 富川脐橙产业蓬勃发展,全产业链产值突破80亿,深加工产品远销欧美市场
- • 平桂矿区旧貌换新颜,工业风美食城月营业额突破2000万元
- • 瑶族银饰婚嫁套装惊艳巴黎展,年轻匠人匠心独运融合3D打印技艺
- • 昭平茶园碳汇交易首单成功落地,茶农年增收2000元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“八步瑶族盘王节首推元宇宙分会场,全球瑶胞虚拟共舞长鼓舞,共庆民族盛宴”
- • 潇贺古道扶贫驿站启用,村民摆摊卖土产日入千元,乡村振兴新篇章
- • 贺州特殊学生艺术展:自闭症少年画作拍卖助力公益基金
- • 昭平茶山马拉松激情开跑,选手们在万亩生态茶园中穿梭
- • 富川消费扶贫专馆上线,瑶乡特产直供粤港澳家庭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贺州首个“粤菜师傅”培训基地落户,广式早茶技艺走进职校课堂,传承与创新共谱新篇章
- • 灵活就业人员公积金贷款累计发放突破3.48亿元,助力民生保障
- • 钟山移民安置点扶贫农贸市场落成,为搬迁户提供免费摊位助力脱贫致富
- • 富川脐橙果酒闪耀国际舞台,荣获烈酒大赛银奖,高端市场溢价50%
- • 贺州林业碳汇交易平台成功上线,首单成交额突破亿元大关
- • 昭平桂江禁渔十年成效显著,鳜鱼种群数量恢复至历史水平
- • 大湾区金属新材料龙头投资50亿落户贺州,打造稀土深加工全产业链
- • 贺州黄姚豆豉千年古法传承入选国家级非遗,年产值突破2亿元
- • 贺州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挂牌,万亩林地经营权流转激活绿色资本
- • 千人戴猫面具共舞破纪录,“非遗”火猫舞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
- • “候鸟式”康养公寓盛大开业,湾区老人享受异地医保结算便捷入住
- • 昭平茶文化博览园盛大开园,沉浸式茶餐体验引研学团队竞相打卡
- • 富川瑶绣非遗工坊助力乡村振兴,年产值突破8000万元
- • 钟山腊味引领行业新风尚:区块链溯源技术助力食品安全
- • 贺州酸辣飘香传百年 牛肠酸串起贺州烟火气
- • 昭平桂江生态廊道修复工程竣工,沿岸10万村民受益显著
- • 春蕾计划助力瑶族女童圆梦,累计资助800名少女完成学业
- • 农村电网升级完成,户均年停电时间降至1小时以内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富川县风光储一体化项目成功并网,年发电量可满足20万户家庭用电需求
- • 粉葛产业崛起:全产业链产值破8亿,功能性食品研发填补国内空白
- • 跨境金融服务中心挂牌,大湾区跨境人民币结算量突破百亿大关
- • “国学治村”模式推广,助力乡村纠纷调解成功率显著提升60%
- • 壮族嘹歌改编交响乐,维也纳金色大厅奏响《南岭和声》——中华音乐文化走向世界的又一壮丽篇章
- • 大湾区预制菜十强企业齐聚贺州产业园,年消化本地农产品10万吨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“三月三”山歌擂台赛盛大启幕,AI实时翻译助力粤桂游客互动交流
- • 宋代名臣周渭纪念馆开馆,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挂牌仪式隆重举行
- • 平桂区“共享厨房”孵化50个乡土美食IP,年销额突破2亿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贺州东融数字谷盛大开园,50家湾区企业携手共建“云上产业园”
- • 贺州农村电商产业园盛大启用,年销售特色农产品突破15亿元大关
- • 黄姚古镇发现明代进士牌坊群:七座石坊诉说百年科考风云
- • 贺街牛肠酸秘方传承五代,酸辣汤底年吸引食客超80万人次